原文网址:孟黎明:延水汤汤流雅韵 ——赴延安访友记
孟黎明:延水汤汤流雅韵 ——赴延安访友记
更新时间:2025-05-09 关注:2485
文・山西/孟黎明
五一假日,闷家困顿。遂择友议决延安快乐之行。
轿车在长延高速公路飞驰,不到3个多时辰,我们就到了延安。
五月的阳光像鎏金般洒在延河两岸,山风卷着槐花香气钻进车窗。远处宝塔山的轮廓被晨雾揉得温润;山腰间窑洞群像被岁月吻过的褶皱,藏着这块神秘的黄土高坡说不完的故事。
此刻,我猛然想起山西著名作家李玉山老先生曾对我说过,大宁县作家与延安市作家文化交流多年,建立了深厚友谊。何不给李老师通讯,引荐与陕北作家相聚,岂不为延安之旅壮色添彩。
很快收到李老师回复,并传递白文锋先生联系方式,其实李老师知我意后,早已向白文锋老师着重介绍了我。
我拨通白文锋先生电话,耳边传来他那浓重热情的陕北口音。
“孟主席,欢迎您一行来延安,我在宝塔区延川油田崖里坪小区恭候您的到来。”一股暖流瞬间温暖我的心田。
据李玉山老师介绍,白文锋先生是个很好的人。先生是延安民间文化团体“七棵树”成员,七里村采油厂“村里人”读书会会员,延长油田职工作家协会副主席,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,中国石油化工作家协会会员,就职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档案馆。是闻名陕北大地的著名石油散文家。
闻听白文锋先生诸多光环与文学造诣,油然升起钦敬之情。
白文锋先生加我微信后,旋即别出心裁建了一个名曰:“汾河水哗啦啦”群……,把我拉进群。群里即刻亮出欢迎山西作家代表团字样。一时秦晋一家亲,两地作家心贴的更近了。
按照白文锋先生提供位置,我们导航约20余里地抵达延长油田小区。
与白文锋先生通话后,先生下楼把我们一行四人迎进屋。夫妻两笑盈盈热情给我们砌茶,递水果。
白先生对我说:“李玉山老师告我说你们要来,我就在家等你们,我是昨天才从西安返回延安。”
我笑着说:“合该我们有缘,若不是您昨天返程,我们都还见不着您啦!”
白先生说:“我与你们山西有缘,算起来我们与大宁作协李老师、张九锁会长文化交流有30年了。我们去过大宁,大宁作协也来过延安。去年我们还赴大宁参加黄河故事研讨会。”
说起与李老师的情意,白先生很动情。他说有年嫁女儿,李老师冒雪驱车行程四小时来延安贺禧。那可是个大好人啊!
白先生告我说:“我们油田还有你们山西老乡。”说着他拨通电话:“你们山西来老乡啦。”
不一会,就有一中年妇女笑容满面,仿佛一朵山丹丹花来到白先生家。
哇,居然在这里遇到老乡,真是缘分天注定啊!感觉整个世界都亮了,老乡见老乡,两眼泪汪汪。但这次是喜悦的泪水!这种情感的表达,直接而热烈,展现了深深的家乡情感和人与人之间的纯真联系。
言谈中我才知她是运城新绛县人,早年就来到延安,为祖国石油奉献。
我说临汾、运城过去叫晋南地区,我们曾是一个地区的人啊!
在这陌生的城市,遇到老乡仿佛找到了家的感觉。老乡的笑容总是那么亲切,让人感到无比温暖,仿佛家就在眼前。这种情感的深入骨髓,是时间无法抹去的。
我们越聊越热火。仿佛有说不完的话。
转眼时针已指向中午11时。白先生说:“我中午饭定在延安本土味道土茆峁包间,咱们品尝延安地方特色美味。我还约了延长油田作协主席田永刚、作家拓永祥、赵景丽女士。遗憾的是延安市作协副主席、《延安文学》主编、子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(挂职)侯波。节假日侯波在西安,清涧县作家石夫也到了西安,他们代我问好孟主席。”
我表示感谢。也让白先生代转我的问候。
白先生塑料袋提三盒30年汾酒。我们驱车返程20里到市内本土味道饭店聚餐。
俄倾,拓永祥、赵景丽女士到了,稍后田永刚主席也匆匆赶来。大家在友好的气氛中,品尝美食,推杯换盏,觥筹交错。起坐而喧哗,众宾欢也。
席间白先生分别介绍了陕北3位作家。拓永祥著作颇丰,编撰中国石油百年史,近期20余万字的《陕北闹红》杀青;田永刚主席年轻有为,诗歌响誉中国诗坛,鲁迅文学院36期学员。能进鲁迅文学院真了不起,那可是作家的黄埔军校,前途不可限量。白先生指着赵景丽女士说:“她可是延安大学路遥的校友。”
一谈到路遥,陕北作家脸上都呈出骄傲自豪的神情,路遥是陕北乃至中国文坛的骄傲。
我忽然想起路遥专题片中,时任陕西省省长白清才说过的一句话:“出一个省委书记、省长很容易。出一个作家,尤其像路遥这样的作家很不容易啊!”
谈到路遥,大家自然就说到曹谷溪。曹老先生是陕北文坛的一座大山,曾任《山花》文学报和《延安文学》主编,路遥文学院院长。中宣部“五个一”工程奖获得者。
路遥生前对同一人哭了五次,其中有三次他是嚎啕大哭。两次是因为失恋,一次是因为生重病,两次是因为感动。
一个人能把自己最脆弱的时刻给人看,可见他对对方充满了信任。对路遥来说,这个人就是曹谷溪。
曹谷溪,路遥生命中的贵人,能遇见他,是路遥的大幸。
曹谷溪评价路遥是时代的丰碑,永远值得人们怀念。
正如陕北民谚所说:“地下一个人,天上一颗星。”路遥就是二十世纪陕北这块神奇高原上的精灵。
有关曹谷溪与路遥的故事,过去我曾听过看过不少。自然就有了拜访曹谷溪老先生的愿望。
白先生告我手机号后,我拨通曹老电话,曹老很热情邀我下午家中见面。
吃过饭,我与白先生他们告别。白先生再三挽留我在延安住一晚,翌日随他们作家团去延川参观水库。我心领了好意,坚持要走,欢迎他们来山西。
白先生握着我的手说:“陕北与山西隔一条黄河,你们山西有许多名胜古迹,我一定去。”
我说期待咱们山西欢聚。告别白先生们后,我就往曹谷溪先生虎头园小区飞驰而去。
宝塔云深寻旧墨。
从本土馆行驶17华里路程,我来到了曹谷溪老先生虎头园区22号楼2单元11层。楼房的防盗门虚掩着,门楣上“耕读传家”的砖雕被岁月磨的发亮。推门而入时,这位86岁曾照亮无数陕北青年文学梦的老先生,正伏在桌前整理手稿。老花镜滑到鼻尖,手里的狼毫笔在宣纸上沙沙游走。
“贵客到喽!”他抬头时,眼角的皱纹漾起慈爱的笑意。桌对面的墙上,与路遥的合影被镜框擦的锃亮。两个穿着旧布衫的青年站在延河边,手里捧着泛黄的诗稿。
“快坐,快坐。”曹老颤巍巍地起身,让保姆给我们砌了两杯热茶。茶香里混着陈年书纸的气息。
说到兴起,曹老让保姆拿两套书,分别赠我与陈毅军先生。在《曹谷溪文集》《路遥研究》扉页题字,狼毫在扉页上顿出沉稳的弯钩,我们俩的名字连同郭老先生的大名,瞬间定格在先生的著作扉页。墨汁未干,他又从抽屉里摸出一枚枣木印章,“咚”地盖在落款处。朱砂红印像一团跳动的火苗。我双手接过书,触到他掌心的老茧,那是握了一辈子笔的痕迹,比任何勋章都更有重量。
我们与曹老先生亲切合影,留下了永恒记忆的见证……
轿车载着满车的山风驶离时,后视镜里的延安渐渐缩小成一幅剪影——宝塔山的尖顶,延河水的波光,窑洞口悬挂的红辣椒串、黄玉米棒,还有站在塬上挥手的人们,都成了我记忆中永不褪色的油画。
轿车穿过延长高速隧道时,我摸出《曹谷溪文集》仿佛又回到与曹老先生亲热交谈的激动时刻,又回到本土味与陕北作家激情澎湃的欢聚。耳边仿佛听见了信天游在黄土高原上飘荡:“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,交朋诗友心相连……”车窗外,五月的新绿铺天盖地,正如黄河两地文人心间,那片永远葱郁的精神原乡。
二0二五年五月五日
作者简介:孟黎明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、中国散文学会会员、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、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、临汾市作家协会副主席。
主要作品有《骚动的山庄》《古刹枪声》等20余部中长篇小说、纪实文学。曾在《人民日报》《山西日报》《中国铁路文艺》《都市》《小说选刊》《鸭绿江》《山东文学》《黄河》《娘子关》《洛神》《香港大文豪》《世界华文作家》《文学月刊》等国家及省市级刊物发表作品200余篇。散文《我一直在走》《柳家沟的变迁》《太行深山中的一颗明珠》获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,散文《姑母》获新疆作家协会亲情散文二等奖,短篇小说《雪魂》获2011年全国《小说选刊》笔会二等奖,《菊儿的情事》获中国当代小说奖,短篇小说《有惊无险》获娘子关文学年度奖,《大清知县于忠德》获临汾市“五个一”工程奖,长篇小说《古刹枪声》改编成电影《谍莲花》在全国影院上映。
-
·第三届郦道元文学大赛颁奖盛典暨南国文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2025-02-04
-
·实力派优秀作家刘天德(光磊)|《如梦令》2025-05-18
-
·刘天德|母爱2025-05-13
-
·易学理论与实践——从《易经》看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方式2025-05-13
-
·安阳西连锁品牌加油站母亲节暖心献礼 传递爱与关怀2025-05-12
-
·江浩|针刀医学神奇的由来2025-05-12
-
·厉彦林丨母爱如何铭记?家风如何传承?这场家庭读书会很受欢迎2025-05-12
-
·光磊(刘天德)|笔耕的光芒2025-05-12
-
·【以爱之名 献礼母亲】北关区第三幼儿园开展母亲节主题活动2025-05-12
-
·孟黎明:延水汤汤流雅韵 ——赴延安访友记2025-05-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