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网址:刘晓明: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
刘晓明: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
更新时间:2025-06-30 关注:3296
刘晓明,男,山西古县人,中共党员,大学文化程度,文艺创作专业一级作家。历任古县县委通讯组长,县委宣传部副部长,广电中心主任,农机中心主任。系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,临汾市作协原副主席,古县作协原主席。中华诗词协会会员。多家文学刊物签约作家。先后在《诗刊》《中国作家》《人民日报》《名作欣赏》《黄河》《山西文学》《中国国防报》等发表文学作品500余篇,300万字。有70余篇获国家,省市奖励,其中散文《我的好爸爸》获2009年中国作家创作年会一等奖,诗歌《万象哲理》获“野草杯”全国诗歌佳作奖。杂文《刑不上女歌星》获山西文学奖。出版有2部诗歌集,2部散文集,2部新闻报道集。其中《诗海拾贝》获首届临汾市“五个一”工程优秀作品奖。出版有书法作品集《晓明书法集》。书法作品曾获全国书法展览三等奖。有辞条入选《中国专家人才库》。曾被中华全国总工会,中央广播电视台授予:“全国经营管理优秀人才”。
我的两个同学
刘晓明
我们上中学的时候,是上世纪八十年代,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刚刚兴起之时。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地处内陆的山区小县的中学。我所在的班级,初中是34班,高中也是34班。我们初中同学,除有几个人中考时考上中专和师范外,其余几乎全部升入到高中,而且大都在文科34班。
那时,我班40几个同学,几乎人人都有绰号,有位绰号叫陈胜的这位同学,本叫程胜。在我县的方言中,前鼻音与后鼻音不分,发音时只发前鼻音,不发后鼻音。程胜之所以成为陈胜,除了音近外,还缘于初一时的一堂历史课,这天,上中国历史课,历史老师问,程(chen)胜同学,陈胜起义时说过句很有名的话,你知道原文是怎么说的吗?
这位陈胜同学的父亲是我们中学校长,一位古文造诣很深的老师,他从小受父熏陶,也喜爱历史,更喜爱古文。老师们都知道他的这一特长,因此,只要有古文或历史一类的问题,首先都提问他,他也能圆满地回答出来,然后再受到老师的表扬。长大后,再仔细琢磨回想这一切,我们尝到了一股讨好校长的味道。
报告老师,陈胜说过“帝王将相,宁有种乎”。陈胜站起来,边眨巴眼边回答,眨巴眼是他一生的习惯,每当要发表言谈或无话可说时,他就会下意识地这么眨巴几下。
回答得很好。历史老师满意地说,同学们,就要像历史上的陈胜一样,从小立大志,才能做一番惊天动地的英雄伟业。也要像我们班的陈胜同学一样,熟练地掌握各门知识,这样才会成为有用之才。
历史老师也是本地人,地方口音很重,说话时也是程、陈不分,顿时,教室里一片哄笑。程胜同学也就这么在一次表扬中,荣获了陈胜这一绰号。
初二的第二学期,我班转来一位新同学。我记得很清楚,那天是个春夏交际的日子,天气很好,阳光透过麻纸糊着的窗户照进教室,所有同学们都有种暖暖的感觉。上午十点半,上语文课。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,在讲课前,为我们介绍了一位新同学。
同学们,班主任停顿一下,指着身边一位又黑又矮、戴副黑框眼镜的男生说,这是位从杨县一中转来的学生,他在杨一中就是好学生,每次考下来都名列前茅,能转到我班读书,我班应感到很荣幸,同学们要向他学习。
杨一中是全省的重点学校,从省重点转到我县中学,一所连全市重点都不是的学校来读书,脑子不是进水了,就是被驴踢了。同学们都想。
这位同学叫吴广。班主任话音刚落,教室里便是一片哄笑,一个陈胜,又来个吴广,我班真是太有意思了,哈哈哈,哈哈哈……真可笑,不得不笑。
班主任从学生们的笑声中,也听出了端倪,白国清同学,你与那位孙同学坐一桌吧。陈胜旁边一位高挑个子的女生站起来,抱着书包坐到了教室的最后一排,然后把书包重重地摔在课桌上,砰的一声巨响,表示了一种不满。
班主任没有理会白国清摔书包的举动,打趣道,吴广你与陈胜坐同桌吧,陈胜、吴广,你二人坐一起,学习上要互相帮助,生活上要相互照顾,但可不能揭竿而起啊。
哈哈哈……班主任的话又逗得教室荡漾起笑的波浪。
后来,我们得知,吴广其实是叫吴光,他的父亲原是杨县一中的校长,最近调到我县担任分管文教的副县长,吴广随父到我县一中就读。吴父在杨一中担任校长时,就与陈胜的父亲是同行,更是好朋友,难怪,班主任要把二人分为同桌。
二人的父亲是好朋友,他俩也是形影不离。吴广脸膛黑红,左腮上有一撮毛,遇事有主见。陈胜高挑个子,白白的脸上点缀着几颗浅色的“蝇屎”,左腮上只有一根毛,上初三时,也戴上了与吴广几乎一模一样的黑框眼镜,他对吴广向来言听计从。
他俩有个共同点,说话前,都爱眨巴眼睛,然后用手向上推一下架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。
上初中、高中时,他俩都是听话的好学生,绝不是揭竿而起的料。但不同的是,吴广是个文理皆优、全面发展的好学生,在我们班乃至年级里,一直是前三名学生,高中毕业,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三晋大学中文系。
陈胜虽然听话,也喜欢古文,甚至能大段大段地背诵古文,但却写不出好文章,连个检查也写不成,学习成绩也在下游,尤其是英语,连字母都认不全。中考落榜,6门课考了249分,我们取笑他,连二百五都不如,上高中时在我班当了个旁听生。每当问他是怎么解决学籍时,他总是眨巴眨巴眼,推一推架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,一脸的莫名其妙。
每当问急时,他会忽然站起,眨巴一下眼,用手猛推推眼镜,老俅才知道是怎么解决的……看到他满脸的信誓旦旦,同学们也就不忍心深究了。
陈胜是个诚实的孩子,但他却是个善于创造奇迹的人,就如历史上的陈胜一样打响了农民起义的第一枪,高中毕业时,他应届考上了大学,与吴广一样,也是三晋大学中文系。
连高中都考不上,却能考上大学,真是咄咄怪事。不管你信不信,总之陈胜是考上了。同学们问他怎么超常发挥的,陈胜仍然是眨巴眨巴眼,推推黑框眼镜,仍然是一脸的莫名其妙。
于是,衍生出许多说法。有人解释,中考时有数理化,因此陈胜没有考上。高考时陈胜学的是文科,不考理化,因此考上了。
有人说,吴广的父亲做了手脚,走了后门,还煞有其事地说,那段时间,陈胜的父亲与吴广的父亲天天往省城跑。
有人说,高考时,排考号,陈胜与吴广的考号挨着……
这第三种说法,我倒是认同,因为我也参加了那年的高考。
1985年7月7日,正是全国高考之时,那几天,我县每天都是阴雨绵绵,我们都是披着雨衣去参加高考的,我的考号最臭,001,第一排第一个,吴广003,陈胜004,甫志高005,我们一排7人,第二排从008往前排,011号是刘备,011与004是同排,也就是陈胜与刘备是同排,这样陈胜的前排、后排、右排均为我班的好学生。当时尚未实行电脑排考号,这种排法,是天公作美,还是陈父的原因,还真不好猜测与臆断,但令人不得不信天公的是,考数学与英语时,我们的考场漏雨了,尤其是我们最左手的一边,漏雨最严重。
当时我们的教室都是瓦房,房顶中间高,两边低。下雨时,雨从房顶中间向两边流,按水向低处流的道理说,这种设计挺合理,但经不住长时间下雨。尤其是004考号的屋顶上方,不知什么原因,突然少了一块瓦,因此漏雨非常严重,考场左边的考号不得不向中间靠近,虽然有市里来监考的老师和巡视组,但也不得不同意这一做法。我记得很清楚,教室左边一排放了四五个脸盆接水,雨落盆底,叮咚之声,不绝于耳,宛如一场考试交响曲。
座位靠近了,抄袭的机会就有了,对这一点,我是深有体会,因为我在第一排,都抄了我右手014考生曹操的几道题,曹操也是我班的好学生。至于中间的考号嘛,也就不言而喻了。
高考后对答案,老师说了一个答案,问陈胜正确与否,陈胜眨巴眼,想不起来,问一道题他想不起一题,校长也急了,好儿子你可把你爸急死了。
陈胜与吴广,都考上了三晋大学,都在中文系,从初中、高中到大学,一路同学,两人真是缘分不浅。
虽然有缘,关系也铁,但两人性格却迥然不同,陈胜喜欢开玩笑,上学时,与同班同学开,与高年级学生开,也与低年级学生开;与男同学开,也与女同学开,甚至与个别代副课的老师也敢开玩笑。参加工作后,与上级领导开,与同级开,也与下级开;与同龄人开,与年龄小的开,也与年长者甚至他的叔伯辈开。玩笑开得是荤素夹杂,天昏地暗。他在L镇当镇长时,L镇的一位村委主任给他打电话,你是陈镇长吧,俺是你爸。也不知他在电话那面是怎么应对的,反正我当时听得是瞠目结舌,这位村主任也太过份了吧,我的老同学也太没大没小了吧。
嘻嘻哈哈开玩笑,陈胜总是慢半拍,常常吃亏。有年,他偶患小疾,住了医院。邻乡一位女乡长去探望他,关切询问他身体如何?陈胜用手一拍肚子,肚脐眼往下,问题不大。
那你去操你妈吧。陈胜语音未落,伶牙俐齿的女乡长立即回敬一句,逗得旁边的人,就连年轻的女护士也开怀大笑,本想调侃女乡长的陈胜半天反应不过来,竟然不知如何应对,只好眨巴眨巴眼,用手往上推推架在鼻梁上的眼镜,不吱声了。
爱开玩笑,但说到正事上,如文学、政治、经济、历史、军事、艺术等方面,陈胜却是词很少,甚至连一些基本术语也搞不清,常常出些洋相。有年,县上在L镇开计划生育工作现场会,他代表镇政府做典型发言,其中有句:要教会计生干部如何如何。打字员排版时,不小心将这句话断开,上一页打到:要教会计,下一页接着打:生干部……。会前,陈胜也没熟悉稿件,上去就念:要教会计(kuaiji),然后翻到下页接着念:生干部。
要教会计(kuaiji)生干部,念到这里,他也有点发懵,与会人员更是笑得死去活来。
吴广寡情,上高三,母亲住院,从不去照料,他说:我要高考,顾不上照料。考上大学就是最好的照料。后来到大西北,几十年不与父母或亲朋好友通一封信,来一个电话。他不爱开玩笑,平常话也少,但一谈到政治、文学、历史上,他先眨眨眼,然后是口若悬河,滔滔不绝,观点很前卫,也很激进,也非常有道理,令人信服,每逢这时,陈胜只有眨巴眨巴眼,推推眼镜,连连点头,频频说对的份儿了。
两人的命运也是不同。吴广是我班同学公认的好学生,在大学是学生会主席,他上大学时,正赶上一场风波,吴广观点前卫激进,充当了急先锋,被抓了个现行,毕业时也没有分配工作,我们二十多年都没有见过他,也不知他的确切去向。有次我听陈胜说,而今吴广改姓换名,在大西北某农村养猪。
效益怎样?我急切问。
陈胜却眨巴半天眼,推了推黑框眼镜,没吱声。真他娘的急死人。
与吴广相比,陈胜却是一帆风顺。那年,他本来要与吴广去参加这一运动的,他一向对吴广是言听计从。临出发,接到家中急电:父病重,速归。陈胜回家连伺候带打发父亲到极乐世界,前后用去一个多月时间,回到学校,风波已平,陈胜就这样鬼使神差地躲过了这一劫。
大学毕业,陈胜分到我县一中,教初一的语文,教导主任听了一次课,就找到校长,陈胜父亲的继任者严校长,这陈胜讲课连句子都断不开,误人子弟,一定要换下来,换下来。教导主任脾气火爆,要求严厉,严校长也让他三分。于是把陈胜留在校办公室打杂。1991年,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活动,他参加了县教育局下乡工作队,在学校,陈胜实在有点多余,但在村里,他却表现很好,帮老百姓挑水、耕地、种庄稼,在老百姓中口碑很好,被县委评为优秀工作队员,旋即提拔为某乡副乡长,之后,乡长、镇长、镇党委书记,一路飙升。前几年,市里公推副县级干部,他在我县的公推中,得了全票,居然是第一名。离任审计时,发现L镇一年的接待费用居然不到万元,纪委同志大加赞扬:真是个勤俭节约的好干部。
市委领导与他谈话,征求他对下步工作岗位的意见,他眨巴眨巴眼,思索一下说,分配我到咱市最贫困的县去工作。
为什么要到最贫困的县呢?市领导眯着眼问。
最贫困的地方最需要改变面貌,他猛地推一下黑框眼镜,随即又嘟嚷一句,何况当官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享受。
陈胜的话让这位市领导大为感动,当时许多人都挤破脑袋往富裕县大县走,只有陈胜一人自愿到小县穷县去工作。当这位领导向市委常委会汇报时,所有常委都认为,陈胜是位有思想境界,有发展前途的,不可多得的党的好干部。一致通过,陈胜到杨县,也是我市最大最富裕的县担任县委副书记。
这年,他年方40岁,成为全市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。
我和陈胜自小就是好朋友。他到杨县后,我去看望他,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贺,当问及他今后的仕途时,他先沉默半响,又看我一眼,然后习惯性地眨巴眼镜,再用手推推黑框眼镜说,老同学,咱们到机关食堂去吃碗面吧……
-
·曾祥福: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-07-01
-
·胡传中: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-06-30
-
·陈红: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-06-30
-
·王剑锋: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-06-30
-
·吴子亮: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-06-30
-
·刘晓明: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-06-30
-
·吉项鱼: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-06-30
-
·杜春成: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-06-30
-
·第二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 刘瑞敏2025-06-27
-
·刘瑞敏: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-06-26